你的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最新动态 > 行业新闻

独家专访,旅法剑客费若秋的哥大求学路,从剑道到学道的华丽转身

发布日期:2025-09-30 12:15:36 点击次数:

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绿树成荫的校园里,一位身姿挺拔的中国青年正快步走向图书馆,他背着双肩包,步履轻快,与周围行色匆匆的学生并无二致,然而很少有人知道,这位看似普通的留学生,竟是国际剑坛曾经的风云人物——费若秋,从闪耀欧洲剑场的“旅法剑客”到常春藤名校的求知者,费若秋完成了一次令人惊叹的人生转型。

剑道巅峰:巴黎时期的辉煌岁月

费若秋的击剑生涯始于北京海淀业余体校,当时他只有8岁,由于身高臂长、反应敏捷,他很快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。“最初只是觉得佩剑很酷,”费若秋回忆道,“但真正接触后,我发现这项运动蕴含着无限智慧。”

16岁那年,费若秋获得前往法国训练的机会,在这个击剑强国,他的技术日臻成熟。“法国的击剑氛围非常浓厚,那里的人们对这项运动有着近乎宗教般的热忱。”2018年,费若秋代表法国俱乐部参加欧洲锦标赛,一举夺得男子佩剑个人亚军,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选手。

“击剑教会我的不仅是技术和战术,更重要的是如何面对压力。”费若秋说,“在赛场上,你的每一个决策都必须在百分之秒内完成,这种训练让我的思维更加敏捷。”

意外转折:从赛场到校园

2023年,正处于职业生涯上升期的费若秋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意外的决定——暂别剑坛,申请赴美留学。“许多人都认为我疯了,但我知道,运动员的职业生涯是有限的,而知识的学习是一辈子的。”

费若秋告诉记者,这个决定并非一时冲动,早在训练和比赛间隙,他就坚持自学大学课程。“击剑运动员需要经常旅行参赛,我总是在行李箱里放着书本,在机场和酒店房间里抽空学习。”

哥大申请过程充满挑战,费若秋需要同时准备标准化考试、申请文书,还要保持训练和比赛状态。“那段时间,我经常白天训练,晚上学习到凌晨,有时候累得握着笔就睡着了。”

功夫不负有心人,2024年春天,费若秋同时收到了哥伦比亚大学、宾夕法尼亚大学和杜克大学的录取通知书,他最终选择了哥大,主修体育管理和心理学。

哥大生活:平衡学业与剑术

费若秋已经完全适应了哥大紧张而充实的学习生活,他每天早晨6点起床,进行一小时的体能训练,然后上课、图书馆自习、参加小组讨论,日程排得满满当当。

“最大的挑战是时间管理,”费若秋坦言,“大学生活比想象中更加忙碌,尤其是哥大这样的学府,学业要求非常高。”尽管如此,他仍然坚持每周至少三次击剑训练,在校内击剑俱乐部担任指导,偶尔还参加一些区域性比赛。

哥大体育管理系教授安德森博士对这位特殊学生赞赏有加:“费若秋不仅带来了顶级运动员的专业视角,还有着惊人的学习能力和敬业精神,他能够将实战经验与理论知识完美结合,为课堂讨论增添了独特价值。”

东西方融合:独特视角看体育

拥有中法文化背景,现在又沉浸在美国学术环境中,费若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育观。“欧洲体育强调技术精进,中国体育注重系统训练,而美国体育则更注重商业化和科学化,每种模式都有其优势。”

费若秋认为,未来体育发展需要融合各方长处。“特别是击剑这样的传统项目,既需要保持其文化底蕴,又需要创新推广方式,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。”

在哥大,费若秋特别关注体育科技和数据分析领域。“现代体育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,通过科学分析可以提高训练效率,减少运动损伤,延长运动员职业生涯,这些知识对我非常有用,无论将来是否重返职业赛场。”

独家专访,旅法剑客费若秋的哥大求学路,从剑道到学道的华丽转身

未来规划:搭建中西体育桥梁

谈及未来,费若秋目光长远。“我希望能够成为连接中西体育文化的桥梁,中国有许多优秀的运动员和体育项目,国际上却了解甚少;国外先进的体育管理经验和训练方法也值得中国借鉴。”

费若秋计划在完成本科学业后继续深造,可能攻读法律或商业相关专业。“体育产业涉及方方面面,需要复合型人才,我的目标是创建一家促进国际体育交流的机构,帮助更多中国运动员走向世界,也把国际先进经验引入中国。”

虽然暂时远离了职业剑坛,但费若秋并没有完全放弃击剑。“我仍然热爱这项运动,只是现在以不同的方式参与,也许有一天,我会以教练或体育管理者的身份回归。”

独家专访,旅法剑客费若秋的哥大求学路,从剑道到学道的华丽转身

致年轻运动员:体育与学业可兼得

费若秋的经历打破了“运动员只能专注训练”的刻板印象,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故事,鼓励年轻运动员重视文化学习。

“体育训练确实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,但这不意味着就要放弃学业,相反,文化学习能够提高运动员的理解能力和战术素养,对运动成绩有促进作用。”费若秋说,“文化知识为运动员提供了第二条道路,当运动生涯结束后,他们可以有更多选择。”

费若秋建议年轻运动员合理规划时间,“哪怕每天只抽出一小时学习,长期积累也会产生巨大效果。”

夕阳西下,哥大校园沐浴在金色的余晖中,费若秋收拾好书本,准备前往击剑馆指导校队训练,从聚光灯下的冠军选手到象牙塔里的求知者,他成功地完成了一次身份转换,却从未远离心中的热爱。

“击剑永远是我生命中的重要部分,”费若秋微笑着说,“只是现在,我不仅用剑去挑战对手,更用知识去探索世界,这两种体验同样精彩,都让我成为了更好的自己。”

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日子里,这位曾经的“旅法剑客”正在书写人生新的篇章,用手中的笔和剑,划出更加广阔的人生弧线。